2025年11月14日:城市中心的光芒
在经历了超过一个世纪的最初倡议和15年的实际建设后,罗马尼亚人民救主主教座堂于10月26日敞开了大门。
Irina Ivașcu (逸雪), 14.11.2025, 11:50
近三个世纪以来,由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建造的圣彼得保罗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这一情况直到近期才发生变化:在经历了超过一个世纪的最初倡议和15年的实际建设后,罗马尼亚人民救主主教座堂(Catedrala Mântuitorului Neamului Românesc)于10月26日敞开了大门。在罗马尼亚,约有85%的公民信奉东正教。新主座堂的开幕式由全球东正教的精神领袖普世牧首巴尔多禄茂一世(Bartolomeu I)与罗马尼亚牧首达尼尔(Daniel)共同主持,吸引了数千名朝圣者以及众多政要与高阶神职人员出席,场面盛大。
建造一座国家大教堂的想法是在1877-1878年罗马尼亚获得国家独立后出现的,而在1882年,卡罗尔一世国王颁布了建造这样一座建筑的第一部法律。然而,计划屡次受挫,两次世界大战、数十年的共产党政权时期以及国家加入欧盟之前的脆弱转型阻碍了其进程。如今,在2007年后国家与罗马尼亚东正教会联合法律的支持下,人民救主主教座堂终于从构想走向了落成。
它矗立在首都的政治中心,议会宫旁边,这不仅是一座由石头和大理石建造的纪念碑,是一个民族延续的标志,一片记忆与希望之地,更代表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将象征转化为行动,将信仰转化为对弱者的支持与团结社会的文化力量。
其建筑融合了传统罗马尼亚元素与拜占庭和西方的影响,其最高的金色圆顶高达127米,令人瞩目。复杂的马赛克使用超过2500种颜色的石头,覆盖面积达2万5千平方米,材料进口自威尼斯和卡拉拉。普世牧首巴尔多禄茂一世在他的讲话中强调了马赛克圣像艺术的精神和艺术价值,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正如在拜占庭的核心——君士坦丁堡所保存的那些独特而不朽的杰作所见证的那样: “特别是教堂内的画作,从圆顶中的全能者基督,到圣坛后殿中的圣母,连同描绘在墙壁和拱顶上的所有圣徒,都以一种神秘而真实的方式将天国带临人间。”
人民救主主教座堂的主保圣人是“圣安德烈”——“首先被召选的”圣徒,罗马尼亚的守护者。主圆顶内的“全能者”马赛克镶嵌着一幅令人敬畏的12米直径的基督圣像,其中救世主的面部尺寸达4.5米。同时,高达16米的“圣母”圣像是罗马尼亚最大的马赛克圣母像,也是东正教世界最大的之一。无处不在的马赛克赋予图像一种极具动感的特性,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或光线的流动方式改变观者的感官感知,并赋予一种振奋的状态,将目光从一个圣徒形象吸引到另一个。超过200名拜占庭马赛克艺术专家历时七年制作这些马赛克,每平方米大约需要拼接一万块小石头。
团队协调员、画家丹尼尔·科德雷斯库(Daniel Codrescu)谈到这座宏伟建筑墙壁上的色彩运用时说:“光的概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这种白色与金色的组合,这种光线在一处留下又在另一处支撑的变幻,其背后都有神学内涵和意义。我们将金色仅用于圣像规划中的关键区域——如圣母、全能者基督、圣母奥兰塔像、后殿拱顶——这使得邻近区域也得以丰富。”
大教堂内部可容纳5000人,内有世界上最大的圣像壁——包含45幅圣像,分四层排列——和最大的圣幛。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摆动式教堂钟。同时,在广场平台下方设有“圣安德烈洞穴”——一个可容纳6900人的地下空间,用于文化、教理讲授和博物馆活动。
对许多罗马尼亚人来说,人民救主主教座堂是身份、延续和信仰的象征;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提出了关于一个面临教育、健康或基础设施等紧迫需求的社会其优先事项的问题。迄今为止,大教堂耗资约2亿7千万欧元,资金来源于捐款、东正教会的贡献以及公共资金。达尼尔牧首在讲话中感谢所有支持建造大教堂的政府官员和捐赠者。他说:“我们感谢所有的行善者、捐赠者、匿名捐赠者以及那些请求在圣坛前被纪念他们及其家人的人,感谢他们支持实现了这一罗马尼亚理想,在这具有重要意义的罗马尼亚东正教会牧首制成立百年纪念之年。“
教会特意选择在今年为救主主教座堂的圣像画举行祝圣仪式,今年是罗马尼亚东正教会升格为牧首制100周年。2025年还将是罗马尼亚东正教会获得自主教会地位140周年。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