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劳动力输入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罗马尼亚的外来劳动力输入规模显著扩大,这一现象在欧洲其它国家也相当普遍。
Irina Ivașcu (逸雪) 和 Corina Cristea, 09.05.2025, 12:09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罗马尼亚的外来劳动力输入规模显著扩大,这一现象在欧洲其它国家也相当普遍。十年前,罗马尼亚每年仅批准约2万名非欧盟外籍劳工入境,如今这一数字已大幅增长。尽管罗马尼亚仍是欧盟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国,但我国每年也批准大量非欧盟,尤其是来自亚洲的劳工获得工作许可。罗劳动部表示:“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短缺是现实存在的”,并指出建筑、快递、零售和餐饮等行业面临人力资源短缺。
每年年底,政府在与商业界磋商并评估既有工作许可配额使用情况后,确定下一年度的外籍劳工准入配额。前劳动部长维奥莱塔·亚历山德鲁(Violeta Alexandru)谈到非欧盟劳工在罗马尼亚劳动力市场上的现状及他们为国家带来的益处时表示:“他们的到来填补了劳动力短缺。他们的劳动为我们提供了快递、运输等服务,很多人是司机,我们确实需要这些服务。他们的工作直接帮助我们获得了这些服务。建筑业是排名第一的需求领域。国家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什么?他们缴纳社会保险,为养老金、医疗等公共预算做出贡献,并根据与其原籍国签署的协议缴纳相应税款。”
自2024年以来在罗马尼亚工作的非欧盟劳工主要来自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和孟加拉国。2025年外籍劳工配额维持在10万人,连续三年未变。劳动部预计这批劳动者将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约1.25%。
维奥莱塔·亚历山德鲁强调说,非欧盟劳工通常通过中介机构来罗马尼亚,程序非常明确。如果他们希望继续留在罗马尼亚工作或转投其他雇主,那么所有相关手续必须由新雇主承担。因此,罗移民总局始终掌握其就业流动情况。
非欧盟工人的到来是否对罗马尼亚社会造成影响?社会学家丹·彼得雷(Dan Petre)解释说:“这无疑带来挑战,首先因为这是一个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现象。我们以前从未面临过如此大规模的文化融合问题,现在正在学习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大群体共处。我们著名的好客传统可能会面临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主要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如果经济变差,社会可能更难吸收这些工人,甚至产生排斥心理;相反,如果经济良好,也许可以更顺利地实现融合。目前这一进程仍在发展中,很难准确预测未来的走向。”
欧洲劳工管理局执行主任科斯明·博扬吉乌(Cosmin Boiangiu)表示,所有欧盟国家都面临类似情况:第三国劳工数量增长,而运输、建筑、酒店、物流和护理等领域长期缺工。他说:“各国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的规则必须有效执行。以罗马尼亚为例,重点在于确保引进的劳工真正服务本国经济,而非以虚假借口被转输出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罗马尼亚加入申根区,部分外籍劳工正流向西欧高薪国家。招聘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约35%-40%的外籍劳工已离境。预计陆地边境开放后,这一趋势或将加剧。
(Corina Cristea)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