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网络风险日益加剧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教育与风险认知可能是最有效的自我防护策略。如今的网络空间里,金融诈骗手段日趋精密,攻击者也愈发训练有素,在与潜在受害者的互动中极具说服力。
Corina Cristea 和 Irina Ivașcu (逸雪), 27.06.2025, 12:03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教育与风险认知可能是最有效的自我防护策略。如今的网络空间里,金融诈骗手段日趋精密,攻击者也愈发训练有素,在与潜在受害者的互动中极具说服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更让这一图景趋于完整——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瞄准目标人群的个人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于个人邮箱、手机设备、各类通讯应用或社交媒体平台中。当前罗马尼亚的数字风险图景呈现何种态势?我们又该如何自我保护?
网络安全威胁研究主管利维乌·阿尔塞内(Liviu Arsene)说:“罗马尼亚的网络环境与全球没有太大的差别。普通家庭用户面临的威胁类型基本相同,无论是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应用实施的网络诈骗,还是电话诈骗。当某件事看起来好得不像真的时,往往确实不可信。因此关键是要保持怀疑态度,不要轻信所见所闻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接收的信息存疑,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验证。这是最重要的建议。此外,无论使用手机、平板还是电脑,都应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如此才能抵御大多数网络的欺诈手段。”
国家网络安全局近期警告说,最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宣传虚假投资项目的激进营销活动再次回潮。网络空间充斥着基于深度伪造技术制作的逼真视频,通常由知名人士出面为所谓的“独家投资机会“站台。这些视频承诺快速收益,实则展现了人工智能被恶意利用的新形式。国家网络安全局局长丹·肯皮安(Dan Cîmpean)强调说:“这些伪造的视频影像制作极其精良,犯罪集团能呈现极具说服力的画面。令人遗憾的是,人工智能正被恶意用于此类骗局。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尤其是在面对来自网络的媒体内容时要格外留意。首先,正如许多权威机构所强调的,任何看起来太诱人、太吸引人的‘机会’,本身就应引起怀疑。”
丹·肯皮安进一步说明:“首先正如其它权威机构所言,任何过于诱人的报价本身就值得怀疑。最关键的是要注意相关网站或信息发布者的互动方式——许多案例中,受害者会被引导至仅含数据收集表单的网站,要求填写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个人信息。这类网站通常没有实体公司信息,缺乏有效联系方式,这本身就是重大危险信号。”
丹·肯皮安表示,攻击者正变得愈发擅长编织具有说服力的骗局。就攻击者身份而言,主要是难以追踪的跨国犯罪集团——他们能快速更换基础设施。“例如当前涉及’高回报投资’的网站,往往在数日内就从欧盟国家服务器转移至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地,未来还可能跳转至其它地区。”
安全专家利维奥·阿尔塞内(Liviu Arsene)补充道:“攻击者可利用任何通讯渠道收集个人信息,包括社交网络、应用程序或通讯软件。他们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诱骗受害者泄露密码、身份证号、银行资料等敏感信息。这类攻击如同撒网捕鱼,追求的是覆盖尽可能多的潜在受害者。”
在这个“一键之遥”的时代,防护需要保持警觉并采取基础验证措施。为协助用户识别由人工智能产生的伪造内容,并提升网络判断力,国家网络安全局已发布了相关指导手册。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