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罗中关系,历史一瞥(第十部)
今年 10月5日罗马尼亚与中国庆祝了建交 70周年。罗国际广播电台的汉语编辑部10月1日也庆贺了成立 20周年。从9月6日起,我们给听众朋友们准备了题为《罗中关系,历史一瞥》系列节目,内容涉及到 1949年前的情况,共包括十部。 在今年天的节目时间里将播报有关这一系列节目的总结
Serban Toader (谢芦宾), 14.11.2019, 12:37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谢芦宾。欢迎大家收听新的一期《友谊纽带》专题节目!
今年 10月5日罗马尼亚与中国庆祝了建交 70周年。罗国际广播电台的汉语编辑部10月1日也庆贺了成立 20周年。从9月6日起,我们给听众朋友们准备了题为《罗中关系,历史一瞥》系列节目,内容涉及到 1949年前的情况,共包括十部。
在今年天的节目时间里将播报有关这一系列节目的总结。
对中国人而言,这件事情并不陌生:她历代也以正在统治国家的朝代来命名她。比如说秦、汉、唐、明、清。那么,西方人早就开始按照统一国家的第一个朝代命名了中国。因此,“Qin变成了“Cina(在意大利)、“China(德国人把她说成 “Kina,罗马尼亚人也是)、“Kitai(在俄罗斯)等。 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使用的名称是“Cathay。那么,罗马尼亚学者也多少吸收了这些名称。
被用来代表中国的别种名称还包括:“ŢARA SINARILOR(SINA人的国家,这个名字来自罗马帝国时代)、“SIRECA(“丝绸之国,也是个拉丁名字)、“CATAIIA 或“CATAIO (这个名字可能来自马可波罗所称的 CATHAY)以及“HINA(可能是按照德语名字)。此外,另外一个罗马尼亚编年史家,Ion Neculce在他编写的史书里使用了具有斯拉夫起源的名称:“CHITAI。
摩尔多瓦公国的著名史家Miron Costin (1633-1691) 在他的史书中也提到了“Cin 人(要读qin)。他说,摩尔多瓦公国都城雅西的宫廷同其他欧洲贵族家一样吸收了来自“秦人的建筑因素,当时,大家将这些外来的文化因素看成是非常新奇的。这个时候,不仅是摩尔多瓦公国,而且是蒙泰尼亚公国(即现在的罗马尼亚南部地区)的贵族生活过的十分华丽。土耳其、波斯、中国的风格特别受欢迎。实际上,史家们提到的瓷砖并非来自中国,反而是来自安纳托利亚地区(土耳其)。
罗马尼亚学者Amfilohie Hotinul还援引了另外一位罗马尼亚史家 Ion Neculce (1672-1745)提到罗马尼亚著名的外交家、游人Nicolae Milescu。课本里写道,俄罗斯沙皇让他前往 Chitai(就是清朝的中国)作为他的使者,在那里待了两、三年。
另外,罗马尼亚的伟大学者Dimitrie Cantemir (1673-1723)在他的作品《摩尔多瓦的描述》中也提到了中国。可是,尽管他的知识十分丰富、对东方学的兴趣也十分大,他也将中国与西徐亚(Scythia)混淆。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欧洲学者使用的名称已过时,又不准确。
可是不久后,终于出现了一个亲自去中国的罗马尼亚人:这就是著名的外交家、游人Nicolae Milescu(1636-1708)。他也是个通晓多国语言的人、军人和探险者。据说,除了拉丁语跟古希腊语之外,他还多少学到了中文字。据一些来源,他总共学了 14门外语。他的科学研究方面包括哲学、神学、历史等等。
尽管部分俄罗斯研究家说他的祖先是希腊人,最有可能他是阿罗马尼亚人,就是在希腊生活的、讲阿罗马尼亚方言的一种罗马尼亚民族。具体而言,所谓的“希腊人意味着“拜占庭人,就是非罗马天主教的、有东正教信仰的人。
Milescu从小刻苦努力地学习,因此在刚满17岁的时候就成了摩尔多瓦公国的宫廷秘书。此后他还继续努力学习,之所以他的天赋被当时的高级官员发现。他一步又一步的升级,最后被任命摩尔多瓦公国的“大军长,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职位。
在耶路撒冷的普世大主教的推荐下,当时的沙皇Alexey Michailovich (1645-1676) 于1671年接受Nicolae Milescu加入使团署,就是当时的沙俄外交部。
由于他工作态度十分认真,不久后沙皇给了他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去中国!这个情况不仅对一个东欧人,而且对一个欧洲人而言是史无前例的。当然,他并不是第一个欧洲人:大家都了解著名的游人马可·波罗。可是,Milescu不是个商人,他到中国不是为了做生意。与Milescu相比,马可·波罗似乎对中国的一些文化因素不感兴趣,尽管他在中国待了 25年左右!
Milescu在离开了中国以后写了3本书:《西伯利亚路线》、《国务文书》以及《中国与阿穆尔大河的描述》,他使用的语言是俄文。第一本书包括从莫斯科到中国边线的路线的地图。其实,3本书都是在1677年里写出来的。书里的信息十分详细,涉及到政治、外交、军事、地理、民族学、语言、艺术、建筑等方面。
统一公国的外交部于 1878年成立。同一年,国家的名称,“统一公国也改成“罗马尼亚。这个时候我国才开始具有独立的外交活动。1880年,罗马尼亚国王卡罗一世向若干国家的元首致函,其中也包括中国。目的是通知它们罗马尼亚是个独立的国家。
1880年后,罗-中关系经过了一系列阶段。我们主要讲的是正式关系,其中也包括政治与外交关系。实际上,我们所提到的外交关系最初只不过意味着试图建交而已。最初,双方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交换信函。
然后是罗马尼亚驻巴黎的全权公使Kogălniceanu代表罗马尼亚首次向中国表示建立“良好且诚恳相处的关系。给罗马尼亚大官回信的就是当时驻圣彼得堡的中国清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
罗马尼亚于1947年成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名称改成“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我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使馆级外交关系。可以说,1949年到1989年期间为罗-中关系历史上最有利的时段。
(摘自:拉杜·多瓦德尔 -《罗报刊反应对东方的了解》(1840-1940),第四章 ,“罗马尼亚人主观与客观遇上中国的一瞥。)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