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罗马尼亚教育与科研现状透视
报告指出,罗马尼亚基础教育效率低下,培养出的毕业生技能水平薄弱,辍学率高企,功能性文盲现象加剧,这些问题已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Roxana Vasile 和 Irina Ivașcu (逸雪), 04.06.2025, 19:18
《罗马尼亚教育与科研诊断报告:当前成就与未来改革启示》——这是代理教育部长丹尼尔·大卫(Daniel David)近日发布的一份全面报告的标题。简称为“QX报告”的该文件提出了一套“教育-科研”体系框架,旨在通过提出合适的问题(Q)帮助国家应对未来未知的挑战(X)。
基于对当前教育科研体系的深度分析,丹尼尔·大卫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部分以数据为导向,部分借鉴欧洲和国际最佳实践,还有部分源于教育部长本人的分析。丹尼尔·大卫表示,这些改革可构建罗马尼亚中长期教育科研体系的稳定架构,其具体内容可根据不同执政纲领的政治倾向调整。
当前的状况与改革方案是什么?报告指出,罗马尼亚基础教育效率低下,培养出的毕业生技能水平薄弱,辍学率高企,功能性文盲现象加剧,这些问题已构成国家安全风险。义务教育阶段(从学前、小学、初中到高中)应通过教育传递八大核心能力,使学生能有效就业、继续深造,成为合格公民和对生活感到满意的人。
实现这一目标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使教学“更少但更有意义”。丹尼尔·大卫说:“我认为关键因素在于课程、教学方法和教材。在课程方面,我们要教得更少,但更有意义、更具影响力,以便真正提升孩子的能力。我希望未来关于课程、学科和课时负担的讨论都能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我们的课时不应超过欧洲的平均水平。我们不再需要用数量来‘领先’”
他还补充说,课程应摆脱“每节课一堂讲”的传统逻辑。根据法律,25%的课时应采用巩固性、实用性教学模式,尤其是那些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成绩较差的领域。”
至于高等教育,其目标应是培养能通过终身学习保持并提升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不应被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所局限,而应持续吸收新科学成果与技能。丹尼尔·大卫说:“理想的高等教育应培养5至8级资质人才(本科为5至6级、硕士为7级、博士为8级)。毕业生应快速就业,尤其是在戏剧、工程、医学等职业导向领域;硕士和博士应能改变劳动市场、创造新就业机会。高校必须强化研发创新,产出优质科研成果——但现实远未达到应有潜力。我国高学历人才和高质量博士数量严重不足。”
作为欧盟人口第六大国,罗马尼亚的知识产出量少质低,而其中具有本土原创性的更是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国家研发创新体系架构陈旧——碎片化、难协调、资源分布失衡、重复建设严重。科研人员士气低落、资金匮乏,导致国际资源吸引力不足,并加剧“人才外流”现象。
关于科研预算,丹尼尔·大卫说:“年复一年空谈‘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加上私营领域的1%’却无法接近这一目标,已是国家耻辱!我理解社会经济危机的影响,但若没有充足且可预测的预算,科研根本无从谈起。你不能说:‘我在做研究,但钱用完了,暂停吧’。暂停什么?比如我在实验室里研究某种基因改良植物,那我要怎么办?预算至关重要,我们不想要‘更多的钱’,我们只要兑现承诺,并确保该目标是长期可预测的。”
报告提出的研发创新改革旨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国家体系:各机构使命明确、避免重复耗资,共同产出累积性高质量知识。应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并推动技术与文化创新。
这就是当前罗马尼亚教育与科研体系的总体“体检报告”。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实施真正科学、长期一致、持续推进的改革——无论执政党派为何种颜色。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