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罗马尼亚唯一的人权纪录片电影节——One World Romania
在一个日益两极分化的社会中,算法助长并加剧了人们陷入互不相通的意识形态泡沫中,而One World Romania电影节则致力于推动对话与理解。

Iulia Hau 和 Irina Ivașcu (逸雪), 30.04.2025, 11:59
在一个日益两极分化的社会中,算法助长并加剧了人们陷入互不相通的意识形态泡沫中,而One World Romania电影节则致力于推动对话与理解。作为罗马尼亚唯一有关人权的纪录片电影节,它深入探讨社会不平等、移民问题和极端主义运动等议题。在为期十天的活动中,布加勒斯特的农民博物馆电影院、埃尔维拉·波佩斯库电影院(Cinema Elvira Popesco)和“联盟”电影院(Cinema Union)展映了超过50部纪录片。许多电影放映会之后还安排与电影人、媒体平台、非政府组织及民间社会人士的深入讨论。
由于“铁卫军”一词成为去年冬天罗语在线词典、dexonline.ro网站搜索量最高的词汇之一,本届电影节将法西斯主义列为最紧迫的时代议题。主办方放映了1940年至1950年间的历史新闻片,展现上世纪铁卫军纪念活动和大屠杀场景,并邀请历史学家阿德里安·齐奥弗里安克(Adrian Cioflâncă)和佛罗林·穆勒(Florin Müller)与观众进行对话,旨在揭示这一暴力政治运动的本质及其电影宣传工具的作用。
针对记者、活动人士和非政府组织的恐吓噤声手段(SLAPP)是本届电影节上的重要讨论议题之一。这种旨在压制公共参与的策略威胁民主与言论自由,在罗马尼亚亦非陌生。本土记者和公民活动家登台分享了亲身经历的遭遇。
电影节总监安德雷亚·勒克图什(Andreea Lăcătuș)谈到了 2025 年电影节的主题,这一主题灵感来自 2024 年 12 月以外部干预为由而被宣布无效的总统选举。她说:“今年的主题是《你听见我吗?》。通常我们在秋天会制定下一届的主题,但因为冬天发生的这些事件,我们意识到我们原本设想的方向,以及我们以为社会将会前往的地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我们非常希望能与时代保持连接。在那段充满焦虑、恐慌和分裂的冬季,我们不停地讨论,最终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异常困难。我们致力于力理解彼此、倾听彼此、与他人建立联系——可现实却告诉我们:并不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这样的隔阂。所以我们决定将这个感受摆上台面,去问问大家:当你觉得被忽视、未被倾听、未被看见时,你是如何面对这种状态的?”
当被问及这样一个小众节日的团队所面临的挑战时,安德雷亚·勒克图什说,人权纪录片难以商业化运作,导致企业赞助困难;与拥有决策权的人士沟通也面临挑战,真正理解这种电影类型,并认识到它有可能带来社会改变的人,少之又少。十年的文化公民领域经验使她意识到:“从我的角度来说,在这些年深入社区、走进那些文化资源匮乏的地区之后,我对这个电影节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其实,即便是这个所谓的‘同温层’——那些对人权、尊严、平等等价值感兴趣的人——也并没有足够的文化内容来回应他们的需求。他们也很少有机会真正聚在一起。为他们做的事情并不多,更别说有系统、有结构的内容了。所以,一方面我们的传播是面向这些活跃的艺术家、社会参与者,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也自然吸引到了一些新的观众群体。因为这是一个线下举行的活动,我们也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我们能够接触到电影院的观众,而这些观众群体往往更加多元化。某些电影院可能观众比较保守,与我们通常的观众画像不同,但这正是一种机会。此外,我们通过与大学、学校的合作,进入更多圈层和社区;我们也会直接邀请路人加入,比如现在我们就在布加勒斯特的农民博物馆参加博览会——如果天气更好,我们本来还打算在户外放映电影。”
自去年起推出的“高中生日”成为电影节重要板块,去年吸引了1100名青少年参与11场免费工作坊、6场放映及音乐会。最具创新性的是与布加勒斯特日间护理中心合作的代际对话活动,让青少年与长者展开跨时代交流。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