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罗马尼亚对国家大教堂的需求
罗马尼亚曾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国家大教堂的以东正教为主流信仰的国家——这个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夙愿,如今已成为现实。
Roxana Vasile 和 Irina Ivașcu (逸雪), 12.11.2025, 12:00
尽管建造这样一座大教堂的想法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但罗马尼亚曾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国家大教堂的东正教主体国家。罗马尼亚宗主教府发言人阿德里安·阿伽基(Adrian Agachi)对此作了说明,他说:“最早提出国家大教堂必要性的,是我们的民族诗人米哈伊·爱明内斯库(Mihai Eminescu)。他在独立战争(1877-1878年)结束后不久就指出,需要建造这样一座教堂建筑。后来,卡罗尔一世(Carol I)国王在1884年颁布了建造国家大教堂的第一部法律,并为此拨出了当时罗马尼亚王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但接下来,两次世界大战接连爆发,后来又进入共产党政权时期,导致这个项目一直没能实现。唯一一次例外是在米隆·克里斯泰亚(Miron Cristea)宗主教时期,他曾经努力寻找合适的场地,并且首次提出了‘民族救赎大教堂’的概念。他用这个说法来指代罗马尼亚刚刚摆脱的艰难岁月,以及赢得的独立与解放。除了这段时期之外,直到1989年革命之前,大教堂的项目在某种程度上都处于停滞状态。关于它的讨论越来越少,加上客观条件有限,事情进展并不如我们期望的那样顺利。但从1990年开始,建造国家大教堂的构想开始变得越来越具体。最初是在值得我们怀念的泰奥克蒂斯特(Teoctist)宗主教时期,而到了2007年之后,这个项目就不再仅仅是一个设想,终于在达尼埃尔(Daniel)宗主教的领导下,成为了真正的现实。“
布加勒斯特大学讲师、博士克德林·拉尤(Cătălin Raiu)分析认为,罗社会在一个重要方面长期滞后:始终缺少一个核心的、标志性的宗教场所。这个场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东正教信仰是大多数罗人的宗教归属,也深刻塑造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因此,在他看来,新的国家大教堂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对历史的一个总结;同时,从今以后,它也将成为整个罗社会的聚集地——不仅是东正教徒,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相聚,感受到一种信仰共同体的归属感。
克德林·拉尤说:“几乎所有以东正教为主流信仰的国家,在十九世纪末都和我们有着相似的抱负。那时,欧洲各民族,特别是东正教民族,正从不同的帝国中独立,塑造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意识。它们都试图建造一座大教堂,这固然是宗教象征,但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政治象征,关乎国家建设和在历史面前证明自己的身份。由于罗马尼亚在这方面落后了——保加利亚有这样的教堂,塞尔维亚也有,格鲁吉亚在十到十五年前开工,现在也完工了——所以我认为,罗马尼亚现在终于加入了这些东正教国家的行列,为这个历史阶段画上了句号。正如我所说,这个阶段需要建造一个集宗教、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身份象征。“
大多数罗人以自豪、喜悦和希望的心情迎接大教堂的建造,但对此提出批评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主要的指责依然是,用于建造这座宏伟宗教场所的公共资金本应用于交通、教育或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而这些领域对国家而言至关重要。著名的口号“我们要医院,不要大教堂!”或流行摇滚乐队Taxi的一首反大教堂歌曲中的副歌“上帝更喜欢木头和小空间”,都表达了反对者的不满。克德林·拉尤反驳道:“教堂和医院应该被当作互补的事物来处理,我不会将它们对立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推论,而且令我惊讶的是,作为积极的一点,我在那些曾用此类口号表达批评意见的人中,看到有些人确实印象深刻,认为这项工程得以圆满完成,外观非常漂亮,将成为布加勒斯特和罗马尼亚的标志。我相信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未必再完全认同那个口号了。他们亲眼看到,教会不仅承担了一项建筑工程,更肩负起一个构建身份认同的工程,并且其执行力比国家更连贯、更高效。我认为这应该让我们提出疑问:为什么教会能够成功,而有时国家却跟不上这个节奏。”
2007年底,达尼埃尔(Daniel)宗主教为新建筑奠基,从2010年底开始,国家大教堂进入了实际建造阶段。据罗宗主教府发言人阿德里安·阿伽基神父称,迄今为止的成本仅为2亿7千万欧元,且工程已绝大部分完成,此外,这些资金是在15年间支出的。更重要的是,与其它用于相对类似工程的款项相比,例如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这个数额也算很小。布加勒斯特这座宗教场所的资金来自中央和地方预算,但也来自教会自有资金和信徒的捐款——对信徒而言,大教堂的建成是一个胜利。克德林·拉尤说:“社会必须认识到,教会始终与它站在一起。在将项目推动到底的过程中,教会克服了重重阻力,这些阻力既有来自公众的反对,也有部分政客的反对或漠视。而且,只要教会懂得将这样一项兼具精神与物质意义的建设提上公共议程并坚持完成,它就证明了自己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
一位同为新闻工作者的同道认为,国家大教堂将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内,提升其光环,巩固其作为罗马尼亚宗教场所旗舰的地位。然而,开端已经奠定——在超过150年的期盼之后,如今,大教堂已然屹立。它守护着这个欧洲基督教国家、这个拉丁民族和东正教民族的首都。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