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听众信箱》节目主持人谢芦宾,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节目。 因为从上期节目时间已经很长了,今天将重新读取我们的朋友范红杰的来信的第一部并全部读取文章。让我们听一听:
Serban Toader (谢芦宾), 14.08.2025, 09:04
“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汉语部《听众信箱》谢芦宾主任及全体编播人员您们好!今天随信,我想说说中国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的故事。
‘物开一刃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说的是关于刀剑剪的独特文化。在杭州,有一座博物馆,位于拱墅区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临小河路,东至桥西直街,南至通源里,北接同和里。这座博物馆旨在宣传和弘扬中国悠久的刀、剪、剑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杭州特色、运河韵味的平民化国家级博物馆。
博物馆展厅分为‘刀剑’与“剪刀”两大部分。以‘刀剑的历史’‘刀与我们的生活’‘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刀剑’‘铸剑锻刀’‘悍刀宝剑’展现刀剑与人类历史、社会、文化、工艺等关系内涵。而在‘剪刀的故事‘中展现的则是‘小剪刀里的大智慧‘。故事从剪刀的起源与演变中娓 娓道来;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剪刀,到剪刀里的地方风俗;从传统制剪工艺,到近当代各类独特形制的剪刀。在这里,既可以了解刀剪剑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从生活化的视角去体验民间风俗、生活趣识。
与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作为一个整体的,还有中国伞博物馆。伞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伞主题博物馆,综合展示以中国为代表的伞文化、伞历史、伞故事、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烟雨江南的气候特色,衍生出独特的伞文化、伞的审美、伞的诗意和伞的象征意蕴,这一切伴随着历史的脚步积淀出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中国伞的起源’‘油纸伞的时代’‘美丽的西湖绸伞’‘伞的文化’‘走向世界的伞’‘形形色色的现代伞’六个单元,尽可能多地讲述着关于伞的一切。
希望有机会来杭州观光游览的罗广听友,不妨也走进《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走走看看,现场参观和感受中国刀、剪、剑文化和伞文化,感受其无穷的民族文化魅力。
祝罗广汉语部全体编播人员心想事成,工作安顺!!!热心听众:中国浙江省范红杰,2025年6月22日。”
非常感谢,亲爱的朋友!期待你跟我们分享更多的知识和有感!
下面是来自我们的朋友丁路的收听反馈,是一份6月下旬的报告:
“亲爱的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的各位老师们:
您们好!我是您们的老听友丁路。这次来信主要还是提供收听报告,
首先是我的收听报告:
收听日期:2025年6月24日
收听时间:北京时间12:00-12:30
收听频率:21470kHz
收听内容:新闻等节目
收听效果:信号较差,接收比较困难
SINPO:24333
今天(6月24日)在中午12点收听贵台节目,播音开始之后就直接播音结束了,15分钟左右才恢复正常播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有就是贵台官网(www.rri.ro)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访问,请问何时能够恢复?谢谢!希望能收到贵台寄出的2025年6月QSL卡,谢谢!
本次接收情况录音在附件中,您可以核实。此致敬礼。”
感谢你,亲爱的朋友!我借机会第一次公布这一消息:我们今年将提供电子证明卡,前半年的e卡我已经收到了, 而不久后将开始一一地填给本台汉语节目的听众朋友们。我不知这是否将成为永久方式……
今天的节目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