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节目主持人小玉在本周节目中向您介绍我国女作家拉维尼娅·布拉尼什特。她1983 年出生于我国东部布勒伊拉市,曾在克卢日市和布加勒斯特市大学学习过文学与外语。她创作了诗歌、小说以及儿童文学作品。
罗马尼亚语中有一个生动的说法——“跨越大海与国家”(peste mări și țări),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遥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属于 “跨越大海与国家” 的地方,因为从地理上看,它们正好位于罗马尼亚的对跖点,即地球的另一端。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节目主持人小玉在本周节目时间里向您介绍有关9月23日在欧洲议会大厦美术展廊举办的一场罗马尼亚展览的细节。题为《超越民俗的罗马尼亚》是一场将罗马尼亚遗产转化为对话的展览。
十六至十九世纪间,罗马尼亚诸公国作为奥斯曼帝国主导的东方文化圈组成部分,尽管位于伊斯兰扩张边缘地带,却通过宗教典籍成为黎凡特基督徒的重要支持者。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最早的阿拉伯语东正教经文。
9月13日,由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布加勒斯特市政府支持的“天涯共此时·水韵江苏”--《融乐·溯梦》中秋音乐会在布加勒斯特市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罗马界墙是罗马帝国的边境网络,由防御工事、军用道路、瞭望塔、堡垒和军团营地组成。它标志着帝国的边界,具有防御和战略用途,同时也起到经济和行政控制的作用。它绵延数千公里,从不列颠哈德良长城一直延伸到近东和北非。
一个近期经济移民中较少为人知的方面是,大量持工作签证来到罗马尼亚的公民失去了合法身份。这是一个被体制所忽视、影响着数万人的问题。
值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9月3日举行了主题为“铭记历史,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摄影展暨电影放映活动。本次摄影展旨在纪念20世纪30年代末赴华支援抗日战争的罗马尼亚医生布库尔·柯列然、吉塞拉·柯列然夫妇及大卫·扬库。现场放映了展现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屈精神的影片。在活动的下半场嘉宾观看了中国导演方励拍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