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语中有一个生动的说法——“跨越大海与国家”(peste mări și țări),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遥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属于 “跨越大海与国家” 的地方,因为从地理上看,它们正好位于罗马尼亚的对跖点,即地球的另一端。
十六至十九世纪间,罗马尼亚诸公国作为奥斯曼帝国主导的东方文化圈组成部分,尽管位于伊斯兰扩张边缘地带,却通过宗教典籍成为黎凡特基督徒的重要支持者。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最早的阿拉伯语东正教经文。
在重大武装冲突的历史上,总有一场难忘的战役,要么是因为伤亡惨重,要么是因为对战争施加重大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登战役因其造成的惨烈血腥被称为“万战之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从伤亡人数还是从对整个战争的影响来看,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2025年正值基督教历史上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召开1700周年,当时各地主教齐聚一堂讨论阿里乌派教义。这场会议与1054年罗马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分裂前的其它六次会议,共同奠定了基督教会的教义基础。
1990年5月20日的议会和总统选举是罗马尼亚共产党政权于1989年12月22日垮台后的首次自由选举。救国阵线, 也就是罗马尼亚共产党的继承党及其候选人扬-伊利埃斯库在选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罗马尼亚北部,位于马拉穆列什和比斯特里察-讷瑟乌德(Bistrița-Năsăud)两县之间的一片风景如画的山区,书写了罗马尼亚铁路史与共产主义历史的重要一页。
在罗马尼亚语广播电台的历史上,《自由罗马尼亚电台》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名称。实际上,自由罗马尼亚电台是共产国际广播电台罗语编辑部的名称,该电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共产主义、国际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和反战思想。
在二十世纪罗马尼亚参与的历次重大冲突中——两次世界大战、巴尔干战争以及1919年罗匈战争,其军队涌现出诸多功勋卓著的将领。
1966年至1971年间是共产党政权下新闻业运作最好的时期,有很多节目受到公众的欢迎。电视节目《聚光灯》就是其中之一,它公开揭露了各类机构的运行失调以及政治因素或领导层的滥用职权行为。
1989年以前, 罗马尼亚汽车工业又生产一款不太知名的汽车——达契亚500号“崖沙燕”(Lăstun)。尽管最初的灵感来源早在1970年代初就已出现,但该型号却是在1980年代末开发出来的。
无论相隔多远,人们、社区和社会都会走到一起,因为他们感受到并渴望亲近。直到二十世纪,当全球化缩小了一切时,较远的国家对人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