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罗马尼亚宪兵的历史
宪兵部队创建于1850年,是罗马尼亚国家最古老的机构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公共秩序,但宪兵也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Irina Ivașcu (逸雪) 和 Steliu Lambru, 02.11.2025, 17:10
罗马尼亚国家从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结构。其中之一便是宪兵部队,它于1850年在摩尔多瓦公国成立。然而,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些与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民和财产安全有关的组织。从1829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和平条约后,这些组织被称为 “民兵” 、 “卫队” 或 “国民警卫” 。尽管兵力有限,宪兵仍参加了1877—1878年的罗马尼亚独立战争以及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同时也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1893年,农村宪兵部队成立。
在175年的历史中,罗宪兵既有光荣的篇章,也有黑暗的记录,例如参与镇压1907年农民起义,以及在20世纪40年代参与大屠杀。1948年,宪兵部队被共产主义政权解散,而在1989年反共革命之后,于1990年重新建立。
在罗马尼亚广播电台口述历史中心的档案中,保存着一些前宪兵的采访录音,他们回忆了自己亲历的历史事件。其中一位是格里戈雷·梅库列斯库上校(Grigore Meculescu)。1995年,他回忆起自己作为宪兵学校学员时,在1941年1月“铁卫团叛乱”期间参与保卫宪兵总督察署的经历。他说:“宪兵军官学校也参与了这一事件,负责守卫位于斯特凡·大公大街(Șoseaua Ștefan cel Mare)的宪兵总督察署。在那段时间,我们所有学员都制定了保卫宪兵总督察署大楼的防御计划。如果铁卫团对这栋建筑和机构发动攻击,我们必须能够抵御。铁卫团的大批人群在斯特凡·大公大街高呼‘我们要霍里亚·西马(Horia Sima)!’有情报称他们可能会发动攻击。正是为了预防这一攻击,我们布置了防御。铁卫团确实停在宪兵总督察署前,但大概是因为看到我们以轻机枪、机枪和步枪组成的防御队形,最终放弃了攻击,继续前行。”
1995年,师级将军米海·巴龙(Mihail Baron)回顾了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重大倒戈事件。他当时是步兵宪兵团的值班军官,必须参与打击驻布加勒斯特的德军。他说:“8月24日早上8点左右,一位骑兵上尉来到我们团门口,非常焦急地请求我们支援,否则德军就会突破包围。我立刻向团长汇报,他命令我集合营房内的可用兵力——两个排外加一个机枪班。我把他们派了出去。德军被机枪火力包围约半个小时后,举起白旗投降。在押送德军至宪兵团的途中,从大酒店方向有人向宪兵开火。部分宪兵强行进入酒店,将驻扎在那里的德军军官带走,与俘虏一同押送至宪兵团院内。大约有230名军官、士官和士兵被俘,其中还有两三名打字员。”
同样在1995年,埃米尔·米胡列亚克将军(Emil Mihuleac)回顾了战后宪兵学校及整个宪兵部队被新共产党政权解散的情景。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对一支被视为“资本家和地主看门狗”、“地主镇压农民工具”的精英部队的惩罚:“宪兵学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员的素质,还因为其师资力量强大,与宪兵总督察署同处一栋大楼,那里的军官都是具备极高专业素养和完整军事文化的人,大多数毕业于高级战争学校,是顶尖的职业军官。当时,宪兵军官学校的课程体系也具有独特之处。三年学制涵盖三个方面的综合培养,造就了一批训练有素的军官,他们在战争中无论在东线还是西线都表现突出。正因如此,他们对国家和军队作出了巨大贡献。”
罗马尼亚宪兵部队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机构,其历史与当时社会与人民的处境紧密相关。它拥有悠久的传统,需要以严谨和理解人性局限的态度去评价。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