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为黎凡特而印的罗马尼亚书籍
十六至十九世纪间,罗马尼亚诸公国作为奥斯曼帝国主导的东方文化圈组成部分,尽管位于伊斯兰扩张边缘地带,却通过宗教典籍成为黎凡特基督徒的重要支持者。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最早的阿拉伯语东正教经文。
Steliu Lambru 和 Irina Ivașcu (逸雪), 21.09.2025, 12:43
十六至十九世纪间,罗马尼亚诸公国作为奥斯曼帝国主导的东方文化圈组成部分,尽管位于伊斯兰扩张边缘地带,却通过宗教典籍成为黎凡特基督徒的重要支持者。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最早的阿拉伯语东正教经文。
珍本古籍专家波利卡普·基楚列斯库(Policarp Chițulescu)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揭示了瓦拉几亚与摩尔达维亚印刷品对黎凡特基督徒的特殊意义。他说:“从埃及亚历山大到耶路撒冷,再至贝鲁特,当地基督教社区原本无法自行印制母语典籍。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基督徒不仅承受着歧视性经济政策与社会压迫,更因无力支付高于其他群体的税额而频临改宗危机。教堂财产被剥夺,信仰传承的印刷活动更属禁忌。正因如此,安条克、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及君士坦丁堡的牧首们不得不长途跋涉,寻求基督教君主对濒危信仰社群的庇护。”
这段始于十七世纪末的印刷史,在康斯坦丁·布伦科维亚努大公时代(Constantin Brâncoveanu)达到高峰。波利卡普·基楚列斯库说:“这位殉道君主与格鲁吉亚裔印刷圣手安蒂姆·伊维里亚努(Antim Ivireanul)共同创造了历史——1701年斯纳戈夫修道院印制出全球首部阿拉伯语东正教《圣礼仪轨》,其精美版画彰显非凡工艺。瓦拉几亚不仅资助了阿拉伯文印刷的肇始,更输出了整套印刷设备与技术。安条克牧首阿塔纳修斯三世带着这些机械与大公纹章的《诗篇》(1706年阿勒颇版)返回叙利亚,那枚纹章既是资助证明,更是当地阿拉伯正教徒的感恩见证。”
布伦科维亚努的守护之翼还延伸至黑海彼岸:“1709年第比利斯印制的格鲁吉亚语福音书,扉页留有安蒂姆亲笔题献,成为资助高加索地区信仰的永恒证物。”
正如波利卡普·基楚列斯库所言,东方精神更倾向内省式表达。他说:“尽管也出现过像大马士革的圣约翰这样的伟大神学家,东方教会更注重通过礼仪与祈祷传递教义。因此全球首部阿拉伯语正教典籍选择《礼典》与《时辰书》绝非偶然。阿勒颇(Alep)在1711年前陆续印行的注释福音书、《忏悔训谕》等,其版式与经文皆承袭自罗马尼亚模板。”
1714年布伦科维亚努殉难并未中断这项事业,波利卡普·基楚列斯库说:“十八世纪中叶,安条克牧首西尔维斯特(Silvestru al Antiohiei)频繁造访瓦拉几亚与摩尔达维亚。康斯坦丁与扬·马夫罗科达特(Ioan Mavrocordat)两位君主资助印制了诸多前所未见的典籍,雅西(Iași)与布加勒斯特的阿拉伯文印刷品数量激增。特别是1724年部分安条克教会与罗马合并后,这些出版物成为东正教立场的重要宣示。”
这些穿越两个世纪的罗马尼亚印刷品,如同照进黎凡特基督徒心灵的希望之光,在信仰存续的暗夜中熠熠生辉。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