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中罗马尼亚展厅里举办的文化活动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节目主持人小玉在本周栏目中向您介绍有关5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中罗马尼亚展厅里举办的文化活动。
Nora Zainea(小玉), 03.06.2025, 14:57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节目主持人小玉在本周栏目中向您介绍有关5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中罗马尼亚展厅里举办的文化活动。今年届博览会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新愿景”。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是本届博览会的主宾国,中国黑龙江省被指定为主题省。此次活动总展览面积为8万平方米,分为中东欧国家商品展示区和中国消费品展示区。
今天节目的嘉宾是我国驻北京文化中心主任利维乌·扎拉努(Liviu Taranu)先生。首先我请他向听友介绍在我国展厅里举办活动的细节时,他说:“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有机会参加在宁波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该博览会是双年举办一次,由中国外交部和宁波市政府联合主办。这不仅是一场经济和商业展会,设有众多消费品展位,同时也是一场文化展会。
罗马尼亚设有的展会里有两个展位:一个是对外展示我国传统产品的展位,另一个是由罗马尼亚文化中心(ICR)举办的文化展位。本次文化展位的主题是“法加拉什地区的农家聚会”。在此主题下,我们邀请了来自我国中部布拉索夫县德拉古什村的四位民间艺术家。她们是该乡村定期举办这种民间聚会的积极参与者,为现场的观众以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形式展示了娴熟的才艺技能以及该地区特有的悠久传统,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她们穿着传统民族服饰,并进行了现场刺绣表演。除了她们之外,我们还邀请了两位民间艺术创作者:来自布加勒斯特市“热爱刺绣”协会的拉卢卡·尤尔科万(Raluca Jurcovan)和玛丽安娜·尼亚克舒(Mariana Neascu)。她们带来了一系列精美珍贵的罗马尼亚传统刺绣衬衫(ie)和民族服饰。展示品的大部分灵感源自法加拉什地区的民俗和传统。她们还为参观者举办了玻璃上圣像绘画工作坊。这些手工艺品体现了罗马尼亚文化交流的温度,为活动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风采。此展是对外传播罗马尼亚文化特质的良好平台。”
接下来我问到嘉宾参观者对此次活动作出的评价及回馈如何时,他指出:“从第一天开始,罗马尼亚民间艺术就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我们的展位是中国副总理女士少数专门参观的展位之一。贵宾当中还包括罗马尼亚大使在内的一些国家驻华大使、浙江省省府高官等。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也观看了由德拉古什村艺术家主持的民俗表演。此外,罗马尼亚前任总理维奥丽卡·丹奇拉女士、宁波市政府的多位官员,包括市长和副市长,也都参观了我们的展位,并参加了这里举办的活动。我骄傲地说,我们的展位也吸引了大量普通观众,估计每天接待的参观者在五千至一万余人次,他们对法加拉什地区的民间表演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人想进一步了解罗马尼亚文化遗产,领悟民间价值观。特别女性参观者对罗马尼亚民族刺绣文化及女性衬衫上的精美刺绣非常感兴趣。在两位文化使者举办的座谈会中,她们询问了关于刺绣图案象征意义及图案颜色搭配、所用材料,衣服是手工制作还是采用现代工艺等问题。”
民俗是罗马尼亚文化特性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祖先精神的标志,几个世纪以来塑造了民族意识。在宁波和北京举办 “法加拉什地区”活动不仅是一种保护行为,也是对我国非物质遗产真实价值的重申。通过探索罗马尼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中国公众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该地的特色、视觉表现以及道德、精神和艺术价值都得到了全面的展示。4位艺术家的精美表演不仅展现了罗马尼亚村庄的美学,还彰显了其精神,重振了集体记忆,重申了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连续性。
位于罗马尼亚中部喀尔巴阡山脉脚下,法加拉什地区是我国最有活力和最重要的民族地区之一,传统生活和文化记忆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该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 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所保护的核心价值:口头传统、表演艺术、季节性仪式、传统手工艺以及社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深厚关系。法加拉什地区的遗产不仅保存在博物馆中,而且通过日常生活的举动得以传承—通过口头语言、美食烹饪、服装、歌曲和庆祝活动来表达,并代代相传,尤其是在那些保留了集体特征和文化连续性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