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23年12月24日:布拉格广播电台的罗语节目

二十世纪的广播通信大大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世界变得更小。突然之间,人们对遥远社会中发生的事情会很快了解,在许多看法上也能按照彼此间的异同而作出改变。国外广播电台的罗语节目是向罗人提供了解熟悉其他社会的机会,尤其是在欧洲社会。通过电波建立联系的一个例子就是捷克斯洛伐克藉着布拉格广播电台的罗语节目与罗马尼亚社会间建立了通畅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国家都通过广播向国外传播信息,同时还通过电波展开战争。在二战结束后,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军队占领,两国试图重建无线电联系。1946年10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广播公司国际电台建立了罗文编辑部,听众每天从晚上7点到7点30分能听到从捷克斯洛伐克首都维诺赫拉兹卡(Vinohradska)大街12号楼直播的节目。


2000年罗马尼亚广播公司口述历史中心录制了对布拉格广播电台罗语编辑部主任格哈德·巴特(Gerhard Bart)的采访。他向大家介绍罗语编辑部每天播送的内容,他说:“我们每天播送一刻钟的新闻,之后总会有一些评论。当然,战后有许多代表团互访:捷克人前往罗马尼亚或罗代表团来到捷克,其中有商业代表团、文化代表团等等。我们总是试图录制并播出对这些人物的采访,因为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希望展示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关系。”


罗语编辑部全体人员不多,只有两名兼任翻译的记者。格哈德· 巴特回顾了一位比他年长同事,这位女士与罗马尼亚有着密切的联系。巴特说:“罗语编辑部还有一位出生于罗马尼亚的捷克籍女士埃琳娜·奥夫加齐克瓦(Elena Ofciacikova)。父亲是捷克驻罗代表,战争结束后奥夫加齐克瓦才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她罗语说得很好,我们一起主持罗语节目。当然,我们既是编辑,又是翻译,因为我们收到的所有新闻都必须翻译成罗语。考虑到我们随时会生病,或有时候必须到某地录制采访,经常邀请当地罗马尼亚留学生担任播音员,让他们录制新闻。”


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电台的节目不可避免地有政治化现象,但在1946年至1948年间,政治化并没有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不过,这一切在1948年发生了变化:“从政治角度来看,在1948年2月25日捷克斯洛伐克发生政变之前,可以说一切都是非政治性的,建立在友谊关系及完全非政治化的基础之上。在1948年2月25日之后,广播电台的节目开始染上一些政治色彩,因为我们想报道这里的现实情况,我们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等等。1948年2月25日之后,捷克斯洛伐克演变成人民民主国家,就像罗马尼亚在米哈伊一世(Mihai I)退位之后一样。当然,此后的几乎所有节目都包含着政治核心或政治思想。”


1949年,罗语节目的时间被缩减到一刻钟,不久又因政治原因而停止。格哈德·巴特详细地介绍了关闭罗语编辑部的原因,他说:“关闭罗语编辑部的决定出自于罗马尼亚已成为人民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也是民主国家,所以不再需要说服罗马尼亚迈上我们所迈上的道路。因此,政府早在1949年6月就宣布,将要逐渐关闭罗语、匈牙利语、波兰语、保加利亚语等外语编辑部,并建立向法国、英国和美国播送节目的法语和英语编辑部。”


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电台罗语编辑部开展活动时间不长,而且不幸受到苏联极权主义政策的影响。但罗语编辑部是在捷克斯洛伐克与罗马尼亚两国之间的友谊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在1968年,以及在1989年之后再次获得确认。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Categories: 历史长廊
X

Headline

You can control the ways in which we improve and personalize your experience. Please choose whether you wish to allow the following:

Privacy Settings